English用户登录

典藏信息

 

典藏信息 >馆藏撷英(367件) >影壁滚墩石一对

影壁滚墩石一对

藏品信息

    年代:明代

    尺寸:81*23*44cm

    材质:汉白玉

藏品简介

大家都知道成语“祸起萧墙”是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但不一定清楚“萧墙”具体指什么。“萧墙”其实指的是古代一种大门内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其作用就是起遮挡视线的作用。建筑上的专有名词叫“影壁”。

早期的影壁被称为“树”。《礼记。效特性》中有:“台门而旅树”即指挡在门道设立挡门的影壁。

影壁的设置不单纯为建筑入口的处理,也一直是封建等级的特殊标志。《荀子。外屏内屏》中有:“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外屏不欲见外,内屏不欲见内”。汉代的班固也进一步解释了内外屏的区别和原因:“所以设屏,何以设屏,障也。天子德大,故外屏;诸侯德小,故内屏”。“内屏”后来被称为“萧墙”。

《释名。释宫》中有:“萧墙在门内,萧,肃也,将如此处自肃敬处也”。汉代还将影壁叫做“复思”,意思是大臣到了国君的内屏前,应反复思考进门后该说的话。大约到了唐中叶以后,才开始用“影壁”这个称呼。当时的影壁上出现了人物、动物、花卉的砖石雕刻,装饰的艺术性大大提高了。

明清以后影壁进一步的世俗化表现在对建筑风水的讲究上。民间认为“影壁对门,邪气难入”。喜龙仁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提到“进入门内迎面而立形似屏风的墙,据说是用以防阻直线行进的精灵”。而《水龙注》中的“直来直去损人丁”更是为民间建筑布局所接受。后来的影壁更多的成了阻挡由门道而来“冲”、“射”干扰的有效屏障。深圳大学城市与规划设计院的王鲁民先生对影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作用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影壁的使用,促成了中国建筑空间塑造上对于通畅与和深奥两种感觉的敏锐的知会。也许可以说,对于通畅和深奥的双重把握,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轴线塑造出现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

这里展出的皇家汉白玉如意云纹影壁滚墩座,是早年流落到海外的北京皇家影壁的主要石构件,在北京故宫的太极殿还能见到同样的实物。


分享到

相关藏品